您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科学育儿 >> 育儿知识 >> 浏览文章

孩子脾胃不好,根源在这儿

标签:脾胃 养护

上周末,陪孩子在公园里玩沙子,旁边一起玩耍的是大约两岁的小男孩,那小男孩很认真的帮哥哥运沙子,玩的正起劲时,他的奶奶(也可能是外婆)就挖着苹果泥给他吃,但是他坚决不吃,奶奶坚决要喂,小男孩走到哪里,奶奶的汤勺就送到哪里,这样反反复复的折腾20分钟后,小男孩一口不吃,奶奶终于放弃了。

 

对于这么大的孩子来说,吃和玩应该要分开,不仅仅是为了不破坏孩子专注力,主要是在玩的过程中,孩子的气血全部调动起来用于思考和动作,就没有足够的气血来消化食物,边玩边吃,就容易消化不良。


另外,孩子玩耍过程中,无法认真去享受美食的味道,这就是我们古人说的“食而不知其味”,食物打扰了孩子的玩耍乐趣,孩子就不容易爱上吃饭,严重的时候,甚至厌食。

 

吃和玩分开,是对孩子脾胃的保护!


初加辅食时,宝宝出现不爱吃饭情况,家人觉得是因为辅食味道太淡了,孩子不爱吃,所以就在米糊或米粥中加入重味肉汤,重口味刺激孩子的味蕾,孩子果真会多吃两口,但是久而久之会发现孩子很爱挑食,喜欢重口味,对零食情有独钟,没办法吃一口甘淡的米粥,这种情况,我们是用重口味伤害了孩子稚嫩的脾胃。

 

孩子在初加辅食的时候,味道一定要淡,我们可能觉得没有味道,无法下咽,但这不代表是孩子的想法,我们大人的味觉脾胃已经被大大破坏了,孩子还没有。


孩子偶尔不吃饭,大多数跟味道无关,是因为脾胃偶尔也需要休息,没有人能够一直保持高食欲状态,孩子也一样。


甘淡养脾胃


甘淡和甘甜的味道,都是入脾胃的,容易被脾胃吸收消化,转化成身体需要的能量。真正脾胃功能强健的人,在甘淡食物中,是可以品出滋味来的。真正养人的味道就是甘淡,我们有这样体会,在外面餐馆吃重口味一周,身体会觉得很笨重不舒服,但是家里吃清淡的家常便饭一周,身体就会觉得清爽明朗,精气神也足。


饮食不责防伤胃


中医育儿里提出“育儿七不责”,其中有一个就是“饮食不责防伤胃”,简单来说在饭桌上不要批评孩子,不要唠叨孩子不爱听的话,进食应该是愉悦的过程,教育孩子可以选择其它更合适的时间。


因为孩子被批评的时候,情绪不好,再进食就容易伤及“胃气”。“人以胃气为本”,胃气强则五脏俱盛,胃气弱则五脏俱衰,有胃气则生,无胃气则死。

 

当孩子胃气一弱,就没有食欲了,生长发育就被耽搁,伤害胃气容易,调理起来就不是三五副药可以解决的,需要长期慢慢养护才可能恢复。


以上三种行为,我们初心都是为孩子好,却伤害脾胃,孩子脾胃会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强壮,如果孩子脾胃越来越弱,要从生活细节中去寻找,是否是因为错误生活习惯、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或生病时过度用药等各种因素造成。


宝宝脾胃好不好,看看以下几方面


偏食、厌食、暴饮暴食

腹胀、便秘、大便不成型、大便酸臭、口有异味

营养吸收不好、头发稀黄、生长迟缓、形体消瘦

免疫力低下、抵抗力差、反复生病,胃口差

睡觉流口水、磨牙、舌苔白厚,湿气重

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了以上症状,那么您一定要引起重视

以上症状的产生均是由于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

脾胃不和则不思食不消化

脾胃伤则百病生

关注儿童脾胃健康,从现在开始


小儿脾胃功能


脾常不足


小孩子脾常不足,肺肾常虚,这应该说是我们中医儿科里一个最基础的理念。


什么叫脾常不足呢?


脾为后天之本,主运化水谷精微,为气血生化之源,小儿生长发育迅速,生长旺盛,对营养精微需求较成人相对较多,但小儿脾胃薄弱,且不知饮食自节,稍有不慎即易损伤脾胃引起运化功能失调出现呕吐,积滞、泄泻、厌食等病证。


保健:按摩穴位


按揉足三里穴:足三里位于两小腿外侧,膝眼下三横指胫骨外,为全身性强壮穴。家长逐日给小儿推拿足三里穴5~10分钟,可使小儿消化体系功效茂盛,消化接收率增添,面黄肌瘦好转。


捏脊法对婴幼儿可采取捏脊法。家长站在小儿右侧,让他俯卧,用双手捏起脊柱两旁的皮肤,从尾骶部逐步向上挪动,直捏到颈部,反复十多回,天天2次。捏脊有健脾助消化和强壮作用,能够改良食欲、减少感冒、加强体质。


1:枣麦粥。

选干净的小红枣8--10枚,大麦适量,用温水浸泡后旺火熬煮。


2:枣秫粥。

先将秫米用少量水浸泡后,再放入锅内炒至略黄,然后加入浸泡后的小红枣8--10枚,用旺火熬烂。


3:莲子粥。

将莲子去皮去芯,用温水浸泡后旺火熬煮成粥,吃时可加少量糖。


4:苡米粥。

将选干净的苡米,或加少量秫米,用温水浸泡后,再用旺火熬粥。


5:肉汤粥。

用鸡或牛肉、排骨煮汤,煮时加入肉豆蔻、草豆蔻、丁香、茴香、桂皮等适量,吃时放点食盐。


服务热线

400-690-1698

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