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科学育儿 >> 育儿知识 >> 浏览文章

孩子上兴趣班大调查,每个父母都应做到心中有数!

标签:孩子,兴趣,大调,调查,每个,父母,都应

    

小学生的兴趣班大调查


    老话说:技多不压身。现在的孩子,若是没上过几个兴趣班,那绝对是“另类”。近日网络上就有一份“小学生兴趣班大调查”。45%以上的学生报了四门以上的兴趣班;四成学生平均兴趣班年花费万元以上……


小学生兴趣班调查结果



为什么要上兴趣班?


    我们不是为了培养孩子一种特长而让孩子去学什么东西。我们是为了培养孩子一种生活能力而去学习。

    学习一种特长是培养手段,而不是培养目的。不一定孩子学的特长越多竞争力越强。而是我们要在培养孩子拥有一种特长的同时,培养孩子克服困难,抵御诱惑,战胜不良情绪,提高自己做事的毅力等等一些优良的品质。

    一个人能够成功,不是要具有某种特长,而是具有某种成功的素质,而这种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从小培养孩子特长开始。

    当然更需要父母对自己的自我约束能力和严格要求。一个没有自控能力的父母也无法培养出一个有自控能力的孩子。言传身教永远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。
孩子对兴趣班没兴趣了,怎么办?

    孩子上的兴趣班,虽然最开始是他们喜欢的,但往往经过一段时间后,他们就不愿意去了。那么家长是该尊重他的意愿还是要他们坚持到底?

    心理学上有——“自我决定理论(self-determination theory)”,这套理论从人性心理需求的角度分析,总结出人如果持续有动机做一件事情,必须同时满足三大心理诉求:1.自主感。2.胜任感。3.需要感。

    而这就给家长一个重要的启示:想要让孩子积极、持续地做一件事情,需要的不只是他的兴趣,而是三样东西。

    这三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,人越有强烈的驱动力持之以恒地去做好一件事。


自主感——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

    孩子很早就萌发了自主意识,随着年龄增长,他们不断扩大自主范围,来使自己获得心理上的满足。比如一个沉睡了多年的高三学渣突然醒悟,开始头悬梁锥刺股最终跨入985,比如一个孩子对穿着裙子跳舞这件事痴迷不已,缠着你也给她报芭蕾舞班。

一切貌似风平浪静,不过用不了太长时间,父母们便开始面临一个新问题:你充分征求了孩子的意见,尊重了他的兴趣,上了两节小提琴课,但很快,有一天他突然哭闹着说不想学了,这时你怎么办呢?

可见,光是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,并不一定能保证孩子有持续做事情的动机。这时就要谈到第二种心理诉求——“胜任感” (competence)。

胜任感——让他觉得自己真的很棒

    这种感觉通常有两种获取的途径,一种是从内获取,孩子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厉害、有能力;还有一种从外部获取,像是别人的点赞或者得到奖励。

    学习的过程是枯燥的,甚至伴随着许多挫折。举个例子,孩子学习拉小提琴,刚开始大家水平一致,孩子享受这种学习的过程;渐渐地,学习难度加大,枯燥的练习,孩子有点厌烦;若同伴中有人很有天赋,彼此水平差距过大,孩子将会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做好,出现了畏难情绪。

    那么家长怎么帮助孩子缓解这种情绪呢?比如,你可以让孩子当你的小老师,教你小提琴,让他从你身上找到优越感,从而获取“胜任感”。同时你还可以接纳孩子沮丧的负面情绪,多沟通、开导,平衡心态。

    最重要的是,在此过程中,家长对孩子的鼓励不能仅仅局限于“加油,你很棒”,更要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,通过自身努力克服负面情绪,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。

    然而,仅仅满足以上两点,也并不足以支撑孩子对事情的坚持。还有一个常常被我们忽略的——需要感。


需要感——人最大的需要是被需要

    被需要,才会觉得有价值。成人都需要通过他人不断的肯定和赞美,更何况是孩子?

    他们也需要有人,在他们反复弹琴的时候,在他们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,告诉他们,还有人一直很想继续听下去。

    孩子们最怕的就是,好不容易学会了一首有难度的曲子,想要表演给家长看,家长却沉迷手机,充耳不闻。


    所以,当孩子说对什么有兴趣的时候,我们要从三个方面去鼓励。


   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,“真正的顺其自然,其实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,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。”不要把什么都归结到“兴趣”二字上,多想想,作为父母,我们真正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。



服务热线

400-690-1698

微信公众号